科教之窗

  • 2023.04.27
    ?近日,光电学院2020级硕士生赵姗姗作为第一编辑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技术》(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影响因子8.856)发表最新研究论文,该研究成果报道了一种具有分形螺旋结构的超弹性柔性导电纤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荣登当期主封面,赵姗姗所在的超精密光学制造创新团队由庄松林院士、张大伟教授领衔,创新团队成员、光电学院研究生陈娟、周靖俞,本科生石尚轩、侯苗分列第二——五编辑,盛斌副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编辑。
  • 2023.04.25
    4月23日,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App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上海市赛获奖名单与晋级国赛名单发布,我校共获上海市奖188项,其中一等奖54项(晋级全国总决赛)、二等奖70项、三等奖64项。获奖总数、一等奖奖项、晋级全国总决赛人数均蝉联上海市第一。蓝桥杯全国App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一项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全国性IT学科竞赛,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IT类专业赛事,赛事设C/C++程序设计、JavaApp开发、Python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App测试、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嵌入式设计与开发、物联网设计与开发、EDA设计与开发九大竞赛科目。本届上海市赛于4月8日举行,我校457名选手与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31所上海高校的3363名选手同场竞技,在C/C++、Python程序设计、JavaApp开发等5个App类竞赛科目一等奖获奖比例(16.41%)超上海市平均获奖比例(10.30%)6个百分点,二等奖获奖比例(18.45%)超上海市平均获奖比例(13.46%)5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我校学子算法与程序设计实践的能力和底蕴,展现了我校计
  • 2023.04.20
    近日,第十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第一线的政产学研各界的一千余位工编辑出席大会。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审办法》,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并公示,我校庄松林院士团队韩森教授被授予2022年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 2023.04.18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拟认定名单,0638导航太阳-最新网站[欢迎您]共8门课程入选,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在上海市地方赛道中获批总数名列前茅。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大大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程建设和育人成效。教务处积极推动一流课程建设,对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一流本科课程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在各学院(部、中心)课程团队的长期投入和积极努力下,现在我校累计已有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上海市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各类课程建设力度,坚定“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开展本科课程高质量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以科学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教育数字化技术为载体,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坚持深化本科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 2023.04.12
    近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我校共有28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5项,就业实习基地项目13项,人力资源提升项目8项,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2项。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高度重视就业育人工作,将与用人单位共同推动项目实施,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顺利完成,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拓展就业实习岗位和基地,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供需对接,营造就业育人良好氛围,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我校2023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供稿: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
  • 2023.04.0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号)要求,展示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成果、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鼓励更多高校和企业深入探索产学合作新模式、研究产学合作新机制、拓展产学合作新领域,进一步扩大和提升项目影响力,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遴选确定了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我校能动学院陈家星老师负责项目“新能源装备与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荣获“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优秀项目案例。本批优秀项目案例遴选由高校推荐、企业审核,共计申报429项,最终经教育部项目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来自83所高校、71家企业的124项案例为优秀项目案例。该优秀项目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聚焦重点领域,突出产学合作的质量和内涵,理念先进、合作规范、成果显著、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具有示范意义及推广价值。此项目入选,是我校继能动学院魏燕老师负责项目“基于VR/AR技术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平台”入选2021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后的又一成果。学校高度重视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组织工作,通过不断加强项目申报引导、规范项目过程管
  • 2023.03.30
    国际科研合作在光子芯片研究院完成使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光学涡旋领域与多位新加坡科学家开展了合作,并于2021年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上联合发表题为“纳米光子学中的多维度相位奇点”(Multidimensional phase singularities in nanophotonics)的研究论文。光学涡旋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就是光波前扭转,形成所谓的轨道角动量,它是高性能光学神经网络的关键。光子芯片研究院在双光子纳米打印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近日,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院、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计算研究院又联合0638导航太阳-最新网站[欢迎您]在《自然·纳米技术》发表题为“非相干白光照亮彩色涡旋光(Coloured vortex beams with incoherent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的论文。研究使用基于双光子聚合的纳米打印技术产生彩色光学涡旋。顾敏院士在此研究中提出了白光非相干模型的方向。顾敏院士指出:“此项合作工作的创新在于利用白光
  • 2023.03.29
    3月28日,爱思唯尔(Elsevier) 重磅发布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有7位学者入选,分别是顾敏、詹其文(入选学科为光学工程)、豆斌林(入选学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魏国亮、丁德锐(入选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余灯广(入选学科为机械工程)和张晓东(入选环境科学与工程)。2022年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科研成果的统计来源,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企业开发的方法,至2023年,已是双方合作进行的第九次发布,并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的高度关注,爱思唯尔为该榜单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实现。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5216人,来自504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了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4个一级学科。此次高被引学者的基础数据提取使用了进一步优化并更新后的爱思唯尔教育部一级学科分类映射(已覆盖111个学科),这项文章级别的映射使得中国学者的学科归属、学科表现等方面的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契合中国学科设置的学术研究生态,完善并科学、精确地描绘了中国学者的科研产出,
  • 2023.03.27
    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七轮总榜单(本科)》中,我校以793项奖项、71.11分的总成绩位列全国第77位、上海高校第6位、市属高校第2位,较六轮总榜单上升1位。在同步发布的《2018-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中,我校位列全国第85位。自2017年发布第一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发布七轮榜单。据统计,全国共有1207所本科院校进入本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秉承“质量为本、谨慎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各高校获奖贡献、组织贡献和研究贡献三个方面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我校在发布的七轮榜单中全部位列100强学校。2022年,我校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642项,增长2%,其中全国一等奖90余项、省部级一等奖240余项。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位居上海高校第三,是我校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并在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蓝桥杯全国App和
  • 2023.03.17
    近日,材料与化学学院研究生吕贺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应用催化B》(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中科院一区,IF:24.3184)发表了题为“BaTiO3//ZnO Janus纳米纤维异质结构在处理水中多种污染物中的优异压光催化性能”(Insight into the Superior Piezo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BaTiO3//ZnO Janus Nanofibrous Heterostructures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ollutants from Water)的研究成果。吕贺同学与电流体动力学团队青年老师刘亚男博士为并列第一编辑,通讯编辑为余灯广教授和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汪正研究员。随着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水污染已成为大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特别是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广泛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各种水处理技术中,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低价且环保的技术。尽管光催化氧化已被广泛用于处理污水,但它仍然存在量子效率低、催化剂设计困难以及在没有太阳照射的情况下缺乏反应性
  • 2023.03.15
    近日,我校光子芯片研究院顾敏院士团队博士后董毅博以第一编辑身份在国际知名光学期刊《激光与光子学评论》(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中科院一区,IF:10.947)上发表了题为“用于防监听多秘密分享的激光诱导石墨烯全息重构”(Laser-induced graphene hologram reconfiguration for countersurveillance multisecret sharing)的研究成果。光子芯片研究院栾海涛研究员为共同第一编辑,顾敏院士、方心远副教授、陈希教授为共同通讯编辑。
  • 2023.03.14
    据科睿唯安企业2023年3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统计数据显示,我校农业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成为我校第6个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当前,我校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的有: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农业学。本期我校进入全球前1%行列学科情况为:工程学学科位列第303位(共2189所机构入选);材料科学学科位列第443位(共1260所机构入选);化学学科位列第771位(共1749所机构入选);计算机科学学科位列第461位(共706所机构入选);环境/生态学学科位列第1321位(共1695所机构入选);农业科学学科位列第1068位(共1143所机构入选)。近年来,学校一直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学科建设上不断提高敏锐度,主动关注发展前沿,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学科优势资源,不学科特色与优势逐步彰显,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之年,我
  • 2023.03.14
    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日前在深圳开幕,经层层选拔,我校版艺学院环境设计系师生设计作品“聚落-重构——鸣山历史学问村落保护利用规划设计”应邀参加主体展。本届展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习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社会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效推动设计、艺术、科技融合发展,是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成果的集中展示。展览以“新起点·新风尚”为主题,共计展出122个案例,1331件作品,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突出展示了设计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展的主体展分为“展现国家形象”“推动产业转型”“助力学问建设”“引领社会风尚”“改善生态文明”5个板块。2016年,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将鸣山村列为省级历史学问保护利用重点村,版艺学院环境设计团队应邀承担整村创意设计,由王勇教授领衔的设计团队连续6年带领六届学生深入现场调研,根据鸣山村自然资源禀赋及瓯瓷与陆游的传说,以“一山、两带、三片区、七院落”重构山、水、巷、院空间并赋予其诗画意境,打造“传奇古村,诗画鸣山”的品牌主题,实现历史保护、产业激活、多元发展的总目标。
  • 2023.02.25
    近日,能源材料科学研究院窦玉海教授联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张山青教授、赵惠军院士在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科院一区,IF:16.823)发表了题为“分级多孔碳边缘负载单原子Co?N4增强二电子氧还原反应的选择性”(Edge-Hosted Atomic Co-N4 Sites on Hierarchical Porous Carbon for Highly Selective Two-Electr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的研究成果。格里菲斯大学博士生田玉辉为第一编辑,窦玉海为通讯编辑。
  • 选择 跳转